日前,珠海市统计局发布“半年报”:上半年,珠海地区生产总值2243.65亿元,同比增长3.8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0.04亿元,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917.55亿元,下降1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96.06亿元,增长7.4%。
增长3.8%,这个数字本身不是很大,但比2024年全年的3.5%更快,而且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,是“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夯实”的具体体现,更是向“万亿级城市”目标迈进打下的基石。
进一步分析,3.8%的增速背后,蕴藏着珠海经济更深层的内涵。
珠海高新区。
接棒
“500”强新面孔的“破局”
又到年中,一份企业名录的发布,折射珠海经济的深度转型的趋势。
7月末,2025年《财富》中国500强榜单发布,以企业注册地计算,广东共有76家企业上榜,珠海4家企业上榜,紧随深圳、广州、佛山之后,表现抢眼。
榜单中,既有格力电器、华发实业等珠海“老将”,也出现了两位新面孔——珠海万达商管和纳思达,后者从打印通用耗材生产起步,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,彰显珠海制造业民营企业的逆势上升的韧性。
“我们研发的打印机主控SOC芯片,正是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一步”。纳思达董事长汪东颖表示。
如今,纳思达“大象转身”,将触角延伸至未来产业新赛道,产品从通用墨盒加密芯片向汽车超声波雷达芯片创新跨越,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。
纳思达旗下极海微电子布局人形机器人芯片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,并量产国内首颗超声波传感和信号处理器芯片GURC01、高性能实时控制DSP芯片等。
纳思达。
如果说企业是观察一城经济运行情况的窗口,那么挤进“500强”的企业“优等生”,就是读懂经济变化的“风向标”。
尤其在当前聚能蓄势、动力切换、优势再造的关键时刻,珠海制造业民营企业的鼓舞士气的“破局”之举,传递出不少信号。
用创新视野书写新的商业史诗,正是珠海制造业穿越经济周期的底气。
表现在数据上,上半年,珠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5%,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.7个百分点。分行业看,高端装备制造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增长17.9%、16.4%、16.0%、15.2%。
高技术产业加速蓄势聚力,上半年珠海全市规上先进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6.3%、13.4%、5.5%,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。
珠海金湾航空新城。
在珠海,从格力电器到纳思达,传统“老将”持续自我迭代、价值重构;高成长创新型“独角兽”“瞪羚”企业加快培育,不断挺进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低空经济产业新赛道。
“面对当前经济稳增长面临的严峻挑战,巩固技术优势是保持产业竞争力的最优解,企业的微观创新成为破局的重要一环。”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分析。
补位
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
珠海经济“回升向好”的源动力来自哪里?
出口、投资、消费“三驾马车”协同补位是关键。
随着提振消费政策持续显效,市场需求持续释放,消费成为珠海经济释放活力的动能;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、稳住阵脚,提振企业信心;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阶段性放缓,成为拖累短期经济的主要因素,但投资结构的优化,显示珠海新旧动能转换正进入破局成势的“奇点时刻”。
上半年,珠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.46亿元,同比增长5.0%,位列全省第三。
山姆会员商店不仅有珠海本地及周边城市如中山、江门的消费者,还有来自澳门、香港的顾客。
消费的“爆发”不是偶然,背后离不开政策助力。
珠海率先在全省首批落地启动12大类家电、3C数码产品、汽车置换更新以及多个大宗耐用商品等补贴政策,并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将打印机等产品纳入补贴名录,持续释放需求潜力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0.9%、131.9%。
依托独特的山水颜值、城市景观、海岛沙滩等资源,结合本地特色和消费热点,珠海打造主题集市,举办“湾区盛惠·乐GO珠海”Alipay+跨境消费节,开展超20场特色促消费……
珠海草莓音乐节。
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,难度很高,但很重要。珠海用密集的活动频次,让消费热情始终保持在高位,既激活整体氛围,又贴合新消费趋势,持续增强珠海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与消费相对,珠海外贸进出口在承压中彰显“韧性”。
改革开放以来,珠海从一座渔村成长为“外贸大市”。上半年,珠海市外贸进出口1682.7亿元,创下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8.9%。其中,出口1154.2亿元,增长4.7%;进口528.5亿元,增长19.5%。
外贸“新意”令人瞩目,对东盟、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进出口234.5亿、54.1亿元,分别增长2.4%、8.3%;电子元件、锂电池等出口增长27.6%和234.6%。
珠海高栏港。
投资领域的变化值得深入观察。穿透数据可见显著分化:上半年,受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,同比下降42.1%;但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.3%,增速提升4.7个百分点,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降幅在持续收窄。
从2023年起,珠海工业投资贡献率超过房地产投资,体量规模从300亿元左右到600亿元左右。
如今,房地产和传统基建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,工业投资虽从高位逐渐回落,但工业技改投资仍保持2位数增长,表明如今的投资从主要解决“有没有”的问题到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转变,在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。
“面对创新阶段的不确定性,当企业不敢投资的时候,政府要率先以种子基金先投。”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表示,当政府投资在降低创新不确定性和优化经营环境等方面成效初现时,民营企业就会更多跟进。
发布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、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融资需求清单,为优质资本项目搭建精准对接桥梁……
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珠海正瞄准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前沿,推动政策引导、投资驱动、产业升级形成良性闭环。
南方+记者 林郁鸿
点点金配资,股米网配资,低息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