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:如果黛玉不问那句“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,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?”,她会不会知道自己是最后一个拿到的?如果不知道,那周瑞家的欺负她的意义何在?一批十二枝宫花,不可能在质量方面有天壤之别,那周瑞家的的“欺负”,岂不是成了自娱自乐的独场戏?
让我们再往深里想一想:迎探惜三春得到花儿时,她们问没问“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,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?”王熙凤问没问?为什么她们都没问?难道她们就不怕后得花儿吃亏?王熙凤也罢了,当家少奶奶,周瑞家的又是王家的陪房。三春中迎探二人是庶出,惜春是宁府的小姐,被贾母收在膝下,大一点儿又塞到王夫人这里来照顾,为什么她们都没考虑过先后问题?
在任何一个人问“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,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? ”之前,她并不知道别人有没有,自己是第几个得到的,当然也就不会知道“受欺负”的可能性。
让我们再联想一下。探春理家时发放赵国基的抚恤金,问“也有家里的,也有外头的,有两个分别”,问得吴新登家的哑口无言。让我们也来设想一下,如果探春问的不是这句话,而是“给别人赏钱,是一死了就给呢,还是出完了殡才给?”或者“姨奶奶的父母死了给多少,姨奶奶的兄弟又给多少?如果是姨奶奶的侄子外甥死了,给多少?”结果会怎么样?一定是“出了二门还要编出许多话来取笑”。
只有掌握了问题的关键,才能对症下药的发问。黛玉根本不知道别人有花儿没花儿、先得到后得到,为什么会有此一问?
因为她关注的,根本不是送花儿的先后顺序。她开头一句“林姑娘,姨太太叫我送花儿来了”,已经把黛玉得罪了。
送花儿其实没什么,姨太太当然也没什么,可这姨太太不是别人家的姨太太,恰是“宝姐姐”家的姨太太。当着宝玉提到姨太太,你倒是猜猜,会不会把宝玉的注意力吸引到“宝姐姐”身上去?
果然,宝玉马上问:“周姐姐,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?”“宝姐姐在家里作什么呢?怎么这几日也不过来?”“问姨娘、姐姐安,问姐姐是什么病,吃什么药。”关切之态,溢于言表。别说是黛玉了,就是普通的女孩子,看着自己的小男朋友关心别的女孩子,而且恰好是有可能在一起的女孩子、暧昧的对象,能不吃醋吗?
黛玉只不过预判了宝玉的反应而已!
什么先送后拿,周瑞家的不会在这样的细节上动脑筋,她根本没那个智商;黛玉也不会在这样的细节上计较,她还没有这样小气。
“我是为我的心”,黛玉在乎的,是自己的感情。
点点金配资,股米网配资,低息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